; 中国古代为什么称越南为「交趾」?越南是怎样一步步从大明王朝独立出去的? | 带心看闻网 www.daisoncommon.com

中国古代为什么称越南为「交趾」?越南是怎样一步步从大明王朝独立出去的?

中国古代为什么称越南为「交趾」?越南是怎样一步步从大明王朝独立出去的?

(图)《安南史四卷》

安南国这个名字,想必不少人都会觉得陌生。不过,说起它的前身交趾和后面的越南,大家肯定不会说自己没听说过。事实上,这块土地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越南北部和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并随即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归属于象郡管理。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赵佗利用秦末混乱之机,自立为南越武王(后改称南越武帝),建立南越国。到前111年,汉武帝发兵攻灭南越,并在越南北部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直接实施行政管理。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交趾地区虽屡有反抗,但大体上一直受到中国古代政权各朝代(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的直接管辖。直到五代十国时期,由于中原大乱,谁也顾不上这块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越南这才宣告独立。不过,此后的中国却没有放弃对这块土地的主权要求,甚至在明朝时还曾经大举南下,发动了一场旷世远征。然而,此次远征历经数年,最终功败垂成,令十余万明军将士长眠异国,并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一曲悲歌。

 

是王位惹的祸

明朝建立后,当时的越南政权安南国迅速向这个中原新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明太祖朱元璋表达了自己的尊敬,并且遣使到南京称臣纳贡。俗话说,抬手不打笑脸人。因为对安南的恭敬甚感满意,朱元璋便把安南列为15个不征之国之列。然而,由于当时明朝面临着北元巨大的军事压力,被迫将主力野战兵团部署在北方以防备北元,这就让安南看到了可乘之机。故而此后,安南便屡屡进犯广西一带。后来,喜好征伐、一生渴望建立不世之功明成祖朱棣继位,安南却依旧毫无收敛,明成祖忍无可忍,便命明军南下,由此开始了漫长的明攻安南之战。

战事的起因,源于安南国内部的政权动荡。此前,安南国国王一直由陈氏家族的人来做。但到后来,出身宰相的黎氏篡权,取代陈氏成为了安南的新国王。由于黎氏认为自己的先祖是舜帝的后代胡公,便改姓为胡,并上表明朝,说陈氏无后,故而胡氏才以外孙的身份继位,合情合理。明成祖朱棣不了解内情,信以为真,便册封当时的胡氏头人胡汉苍为安南国王。胡汉苍虽然对明朝的册封千恩万谢,但他关起门来却在国内当起了皇帝。后来,忘恩负义的胡汉苍又趁明军与北元交战之机,出兵进犯广西,占据了大明数座州县。明成祖下旨令其归还,胡汉苍竟严词拒绝,依旧侵扰如故,并大肆劫掠明朝边境军民。

 

永乐二年(1404年),原安南国王之弟陈天平在旧臣裴伯奢的护送下,绕道来到大明,向明成祖哭诉胡氏篡权窃国。恰在此时,广西方面也奏报安南屡屡进犯,请求朝廷出兵反击。对此,明成祖勃然大怒,立即遣使责问胡汉苍。胡汉苍闻讯后吃惊不已,急忙宣称愿迎请陈天平回国继任国王,并保证不再进犯上国。于是,明成祖命广西方面派兵五千护送陈天平回国。孰料,胡汉苍早就布置好了人手在途中设伏,袭杀陈天平,护送的明军也大败而还。明成祖震怒,决意起大军南下。

(图)明成祖朱棣,大明第三位皇帝,1402年登基,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

按下葫芦又起瓢

永乐四年(1406年)七月,明成祖以自己的潜邸旧臣、成国公大将朱能为征夷将军总兵官,开国功臣沐英的后代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军,另一潜邸旧臣、大将张玉之子新城侯张辅为右副将军,起大军三十万,号称八十万,浩浩荡荡向安南进发,发起了这场明朝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远征,以期彻底攻灭安南。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此次明军可谓出师不利。仗还没打,主帅朱能便病死军中。明成祖无奈,只能临阵换将,以张辅继任统帅,继续南征。在前进到今中越边境的谅山时,明军又遭到了安南军的顽强阻击。谅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安南军又投入了大批战象,打得明军心惊胆战。好在临危受命的张辅指挥有方,明军又有大量火器助阵,凭借火器的猛烈射击,明军经过苦战击溃安南象军,攻克谅山。随后,明军连战连捷,最终以伤亡数万的代价歼灭安南军队二十余万,生俘胡汉苍,安南灭亡。

本来事情到这里还算顺利,但后来却发生了逆转。怎么回事呢?原先,明朝打算在消灭胡氏后,重新拥立陈氏为王。但由于陈氏子孙早就被胡氏屠戮殆尽,明军在安南查找陈氏后代未果,于是明成祖便宣布废弃安南国,将其改为交趾,下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共辖15府、36州、181县,将其并入大明版图。但是,明朝这么做,却违背了当地人的愿望,加上奉命前来筹集奇珍异宝的宦官马骥胡作非为、横征暴敛,激起了当地百姓的极大愤慨。不久后,一个叫陈季扩的人自称是陈氏后代,举兵造反。叛军声势浩大,不久便席卷整个交趾。明朝得知消息后,急忙命沐晟挂帅,抽调云、贵、川等地部队入交趾平叛。然而,仓促出征的沐晟没有能够完成任务,被叛军击败,随军参赞军务的兵部尚书刘儁突围不成,自尽而死,交趾都司吕毅、参政刘显战死沙场。

 

反了又反

无奈之下,明成祖只能把希望再次寄托在曾攻灭安南的张辅身上。永乐五年(1407年)二月,张辅率军进入交趾。顿感压力山大的陈季扩急忙上表请降,并请求明朝册封。由于当时明成祖已经把对外征战的重心转移到了北元,巴不得南方战事早日结束,于是便就坡下驴,册封陈季扩为交趾布政使。然而,陈季扩原本希望明朝册封自己为安南国王,可没想到结果只是一个布政使。大失所望之余,陈季扩趁明军撤走之机,再度举起反旗,向明朝开战。

永乐九年(1411年),面对交趾一带焦头烂额的局势,明成祖不得不第三次命张辅率军南下。张辅不愧为一代名将,他的到来让形势瞬间对明军变得有利起来。经过艰苦战斗,明军基本上消灭了叛军主力,收复了交趾绝大多数城池。

 

(图)明代战争题材壁画

然而即便如此,陈季扩仍坚持了数年,直到永乐十二年(1414)才被明军擒获。尽管凭借张辅的军事才能和明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交趾之乱得以再度平定,但明朝并未好好反思动乱产生的原因,对当地百姓不知安抚,结果明军一走,交趾立即就乱了起来。后来直到明成祖病逝,交趾问题也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其实,明成祖也知道,自己发起的收复安南之战是一个巨大的败笔,它不仅使明军陷入了征剿、撤军、再征剿、再撤军的无限循环之中,更耗费了无数的钱粮,牺牲了大批能征善战的明军精锐。但是,一生强势的明成祖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误。尽管后来他迁都北京,将国防重心完全转移至北方,对交趾只能被动维持,却仍不愿放弃这块土地。而且,名臣解缙因反对出兵交趾而被杀,这更让群臣无一人敢于出来劝谏。由此,大明便陷入到了毫无胜算的战争泥潭中,久久不能自拔。

铸剑为犁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继位。这位在后世以“蟋蟀皇帝”而闻名于世的一代天子虽然名声不太理想,但平心而论,却也是一位难得的贤明有为之君。明宣宗继位后,立即着手重新处理大明与交趾的关系。他采纳了名臣杨士奇、杨荣的建议,决心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虽然遭到了张辅等大将的反对,但明宣宗并不希望像自己的爷爷一样为了这个弹丸之地而疲于奔命,因此顺水推舟默许了当时交趾起义军首领黎利对交趾的领导地位,册封黎利为安南王,承认安南国独立。而黎利也很识相,表示安南子孙世世代代以大明为宗主,定时朝贡,并主动在安南全面效仿明朝进行改革。直到清朝灭亡,越南都保持着浓厚的明文化。

 

明宣宗此举可谓是迈出了艰难的一步,虽然放弃了交趾,但这却为中国南方迎来了一段难得的休养生息之机。经过宣宗的努力,明朝摆脱了自成祖以来因年年征战不休而形成的重敛于民、民不聊生的局面,走上了一条发展经济、富足民生的正确道路,为“仁宣之治”这一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历经多年的明攻安南之战,让十余万明军长眠在异国他乡,但安南却依然未被收归己有。究其原因,虽有明军多线作战和军事战略决策失误等情况,但更重要的是,自五代十国以后,安南地区脱离中原王朝管理已经足足有数百年之久,这么长的时间让已经足够让当地百姓失去对中国的心理认同。所谓得地易,得人心难。大军南下的旷世远征,最终只能演变为大明历史中的一曲悲歌!

*作者:林森,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Loading

11 9 月, 2020 · admin · No Comments
Posted in: 中国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