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当年砸碎毛岸英墓的内情
朝鲜当年砸碎毛岸英墓的内情
文革期间,红卫兵在北京贴金日成的大字报,扬言要逮捕“走资派”金日成。消息传到朝鲜,金日成闻讯大怒,当即下令捣毁志愿军烈士陵园,将烈士碑统统打烂,包括毛岸英的墓碑也被砸得粉碎。
一、红卫兵给金日成贴大字报
1、朝方对边界居民暗中捣鬼。
朝鲜战争之后,朝鲜战争之后,朝鲜就在我国东北展开了地下活动,为居住在我国东北与朝鲜毗邻的地区的朝鲜族同胞建立“祖国观念、领袖意识”,宣扬他们的“祖国”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特别是1959年,中国进入困难时期,朝鲜就抓紧时机,许以各种优厚的条件待遇,鼓动我国朝鲜族同胞中的大学毕业生及种种专业人士回归“祖国”,为他们的“千里马”运动效力;并且他们还在边境设立接待站,迎接越境者。
2、“长白山和白头峰”事件。
坐落于中朝边界的长白山天池和白头峰,历来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历史上中朝国界线在分水岭东下二十公里处,自南而北划定。朝方派员来华,提出分天池一角的要求,说什么“天池是伟大的金将军革命事业的发源地”,希望我国能理解朝鲜劳动人民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等等。
中方从各方面情况考虑就“切了”天池一半(一说有53%)过去。朝方接收后的第二天,白头峰便更了名,改成了“将军峰”。
3、对东三省部分领土提出无理要求。
后来,朝方得寸进尺,指示其驻华使馆向中方提出照会,“严正声明”说:黑龙江省一部分、吉林省大部分、辽宁省一部分历史上都是属于高丽帝国的版图,后为中国历代王朝所侵占,而今中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理应归还这些领土。
经我国学者研究,认为这些是与高丽无关的中国领土,中方断然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
4、朝方恼羞成怒,坚决站在苏共一边。
1965年2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朝,双方重申与强调“苏朝友好互助条约”和苏朝友谊的重要性。随后不久,朝鲜派代表团出席苏共二十三大。5月,苏联同朝鲜签署了一项军事援助协定,莫斯科恢复对朝鲜的军事援助。
1966年2月,朝苏签订《1966至1970年经济与技术合作协定》。
1967年,苏联又同朝鲜签署了有关提供军事和经济、技术援助的协定。
二、中朝关系进入严重恶化阶段。
从1965年开始,中朝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多次发生争端,中国方面一度在1968年关闭中朝边界的中方通道。
1965?1969年,两国没有签订新的文化与经济合作协定,也没有高层领导人的互访,朝方甚至召回了其驻华大使。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朝鲜支持苏联的行动,与中国的态度截然相反。
期间,红卫兵在北京贴金日成的大字报,扬言要逮捕“走资派”金日成。消息传到朝鲜,金日成闻讯大怒,当即下令捣毁志愿军烈士陵园,将烈士碑统统打烂,包括毛岸英的墓碑也被砸得粉碎。
与此同时,朝方在边境挂起高音大喇叭,大骂无耻言论,大喊:“金日成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更有甚者,在鸭绿江上展开“驱水战”,朝鲜士兵在江心筑起大坝,将水驱往西岸,给中国一方造成水灾。
中国的红卫兵和造反派也挂起大喇叭,骂金日成是“朝修”。但官方传媒一直沉默不语。
三、国际战略格局变化,促使中朝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20世纪70年代初,大国关系、国际战略格局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美苏战略大三角形成。美苏关系进入“缓和”时期,中美关系实现重大突破并走向正常化,而中苏关系则因为珍宝岛事件进一步恶化。同时,苏联出于同美国搞缓和的需要,不希望看到朝美关系过于紧张。
1969年4月15日朝鲜击落一架美国间谍飞机,苏联对这一事件并没有给予有力的支持,反而帮助美国一道寻找美机上可能的生还者。朝鲜对苏联的态度因此发生变化。同时中国纠正了 “文革”期间对外关系中的极左路线。中朝高层互访再度活跃起来。
1969年新中国国庆20周年,金日成派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崔庸健来北京,祝贺中国国庆。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周恩来于1970年4月对朝鲜进行了回访。
金日成亲自到机场迎接,看到周恩来第一句话就动情地说:“总理累瘦了。”那次访问期间,周恩来与金日成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谈,介绍了中国的情况,消除了不少误解,使中朝关系回到正常轨道。
1970年10月初,也就是周恩来访问平壤6个月后,金日成秘密前往北京,会见毛主席和周恩来。那也是他时隔几年之后对中国的一次访问。周恩来在百忙中亲自到西郊机场迎接,并陪同金日成至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毛主席当晚前往驻地会见金日成,并设晚宴招待。
之后,周恩来接连两天与金日成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那次访问恰逢10月10日朝鲜劳动党成立25周年,周恩来十分细心周到,于当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招待金日成一行。金日成十分感动,讲话时一再表示感谢。
从这次之后,金日成又恢复了每年对中国的访问,有时一年来两次,每次来时,毛泽东主席都会见他,周恩来则与他长谈,就广泛的问题交换意见。
金日成曾当面向毛泽东道歉,承认做错,并答应重建志愿军烈士陵园。毛泽东也对金日成说,友谊是主要的,误会是次要的。
12 2 月, 2013
· admin · No Comments
Posted in: 史地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