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以色列复国之谜 | 带心看闻网 www.daisoncommon.com

浅析以色列复国之谜

浅析以色列复国之谜

(2013-09-27 08:30:31)

浅析以色列复国之谜

 

内容提要:1948年5月14日下午4时,以色列总理本一古里安在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大厅正式宣布:“……基于民族及历史上的权利,以及联合国的决议,特此宣布犹太人的国家在巴勒斯坦正式成立,国名为以色列。”这一历史事件堪称二十世纪最大的神迹。两千多年来因没有祖国而到处流浪,受着侮辱与屠杀的犹太人,他们要求建立犹太国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样一个亡国超过两千多年,又饱经沧桑的以色列,竟然奇迹般地在远古的以色列国土上复国。以色列亡国亡得奇,复国也复得奇,在人看来以色列本没有复国的可能,但圣经的预言一定要应验。3300年之久能保持统一民族、宗教、文化和语言,全世界只有以色列。这样的以色列被人们称之为“谜一般的国家”,以色列的复国更成为一个“谜”。

  

浅析以色列复国之谜

引言:

犹太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希伯来人和以色列人就是现代犹太人的祖先。旧约圣经中的历史书卷记载了这个民族的起源和简要的历史发展。

 

犹太民族也是一个饱经苦难与浩劫的民族。在公元前2000年的历史中,这个民族的祖先,曾为了生存下到埃及,做过400多年的奴隶。后来在摩西的率领下离开埃及进入迦南。约在公元前1000年,以色列民在巴勒斯坦建立起统一王国。在以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个统一王国在公元前933年经历了南北国分裂,之后北国以色列于公元前722年被亚述帝国所灭,公元前586年南国犹大被巴比伦王国灭亡,众民被掳至巴比伦70年之久,此后再次经历波斯、希腊、罗马三大帝国的连续统治。公元70年罗马提多将军强暴镇压,耶路撒冷城又一次遭到彻底毁灭的命运。犹太人多次掀起波澜壮阔的民族起义,但屡次失败,最后被迫向世界各地流亡;公元135年后直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犹太人处于“世界性大流散”时期。在这长达1800年里,犹太民族漂泊流散于世界各国。

 

在黑暗漫长的中世纪欧洲社会里,犹太人被视为“魔鬼”和“猪猡”,备受歧视,惨遭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近600万欧洲犹太人遭到纳粹党希特勒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欧洲大地浸透了犹太人的鲜血。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激起了犹太人对安居乐业的向往,他们渴望过安定的生活。经历各种欺凌、迫害、放逐乃至屠杀,他们深深明白遭遇这样的苦难是因为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安居乐业的生活,世界其他各国都不能给予,惟有拥有自己的国家,拥有生存的权利才能实现这个梦想。于是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犹太复国运动,最终于1948年在巴勒斯坦的故土上将他们复国的理想变成现实。并且,在近60年来以色列人通过他们的艰苦奋斗,在土地狭窄、资源匮乏、沙漠面广、严重缺水和战争频繁的环境下实现了“沙漠开花”的梦想,创造出许多的人间奇迹。从一个贫穷的中东小国一跃而成为世界强国。

 

像犹太人这样一个弱小的民族,漂泊流散于世界各地,长期受外族的奴役和异教的影响;但是这个民族并没有被征服或分裂,没有被同化或灭种,原因究竟何在?答案就在于犹太民族的信仰。其实以色列的历史也就是以色列的信仰史,在具体的历史事件面前,信仰成为以色列民作出历史行动的力量之源。信仰战胜苦难,使一个濒临灭种的弱小民族战胜各种逆境,顽强地生存,发展和壮大。

 

一、以色列的信仰与民族统一

     犹太民族是个“契约之民”,犹太人认为这契约是他们与上帝的约定。犹太人是守约的,他们信任契约,因为他们深信:他们的存在,是在履行和上帝所签订的存在契约。这契约源于犹太人的信仰,因为在犹太人的宗教观念里,“约”是信仰的中心。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之民”,是上帝特别拣选他们。于是在上帝赐下律法时,犹太人给予回应,毫无保留的接受整部法典。以色列是上帝伟大奇妙的证明,迦南地是上帝赐给以色列的“应许之地”,只要以色列相信这位独一真神,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他们必永远得那地为业。在苦难中他们坚信这是他们不遵守上帝话语的教训,但上帝是慈爱的,必拯救他们;上帝是信实的,必遵守与他们所立的约。因此在蒙受苦难时他们仰望上帝,不仅如此,他们在自己额外的不幸中看到了自己特殊身份的证明。这使他们在大流散时期无论遇到怎样的患难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信仰,无论身在何处的犹太人能够在文化与信仰上保持统一。这维系民族统一的“约”始于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但如果按照宗教信仰史上的决定性事件,进一步确定犹太人是上帝选民,并影响到他们人生的方方面面,应该是在出埃及和西奈立约。其次对圣殿的向往与先知的教训,使以色列人对迦南地有着深深的情感,牵引着他们归回的心。

 

(一)、亚伯拉罕之约

公元2000年前,以色列的始祖亚伯兰在迦勒底的吾尔(今伊拉克境内),正度着安乐生活时,上帝的呼召临到他,要他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耶和华所要指示他的地方去(创世记12:1一3)。亚伯兰顺服并放弃家乡,到达迦南,此时他只是一介客旅。他当时并无子嗣,但上帝向他应许:要赐福他的后裔昌盛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一样众多。并且为他改名叫“亚伯拉罕”,意为多国之父。因为他对上帝的信心和顺服,上帝与他立约:“我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神。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我也必作他们的神”(创世记17:7—8)。当时亚伯拉罕所在的迦南地,北至黎巴嫩的群山,南至尼革的荒芜旷野,东至大漠,西至大海,这便是巴勒斯坦的自然疆界,即今日以色列的所在地;这也就是上帝赐给亚伯拉罕及他的后裔的“应许之地。”

 

虽然亚伯拉罕直到他儿子以撒,甚至到雅各(以色列的名字由他而出,他的十二个儿子发展成为以色列民族),他们都没有成为迦南地的主人,这应许都没有实现,但这应许却成为他们子孙世世代代永守的约。以撒和雅各去世时都说要归到列祖那里,要子孙将自己葬在迦南,预表无论之前身在何处,终要归回。这便是犹太民族土地情结的根源。

 

(二)、西奈之约

雅各是犹太民族史上的一个转折,在他之前的始祖被称为“希伯来人”意为“大河那边过来的人。”但从雅各开始改为“以色列人”,是雅各在一次与神人摔跤中得胜,神人要他从此不要在叫雅各,要改名叫以色列。由于后来迦南地遇饥荒,以色列全家搬到埃及,在那里他的十二个儿子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民族壮大起来。埃及人因害怕以色列人强大,日后起来攻击他们,就苦待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在埃及受尽压迫剥削,苦不堪言,他们的哀声达到上帝面前;上帝怜悯他们,就呼召摩西,重申上帝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将应许之地赐给以色列人。摩西奉命将以色列人带出埃及进迦南地。这也是以色列的第一次归回。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到了西奈的旷野。上帝在西奈山赐下著名的“十诫”,与以色列人订立“西奈之约”。这次的立约确立了以色列的独一神的信仰;十诫的第一条就是“除耶和华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如转去跟从别神,以色列就在上帝所赐的地上速速灭亡;如回转归向耶和华就必蒙拯救。上帝在西奈山藉着摩西另外赐下许多的戒律,是根据“十诫”引伸的关于信仰、生活、道德、伦理的方方面面。摩西在西奈传授戒律,颁布“十诫”。申明以色列与上帝之间关系与责任。上帝通过摩西告诉以色列:“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埃及记19:5—6)。“你们果然听从这些典章,谨守遵行,耶和华你神必照他向你列祖所起的誓守约施慈爱……必在他向你列祖所起的誓应许之地赐福给你……”(申命记7:12—13)。反之“耶和华必使你分散在万民中,你们所剩的人数稀少”(申命记4:27)。众以色列齐声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

 

西奈之约使以色列确信耶和华是独一真神,是以色列拯救者。从此对耶和华的信仰融入到了个人的生活中,这位神不再只是他们祖宗的神,而是每个以色列人的神。信仰因此而成为犹太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信仰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十诫”成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这样的信仰使以色列凝聚在一起,即使在全球性大流散中也始终保持民族统一。

 

(三)、心中的圣殿

摩西带领以色列民到达约旦河东岸,在以色列人面前再次重申律法,要他们永远敬畏耶和华。他拣选约书亚做他的接班人,带领以色列进迦南地;用武力争夺应许之地,并将土地分配给以色列十二支派。之后经过200多年士师统治时期,以色列进入了王国时期。

 

从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至建立以色列王国初期,这一漫长的三个世纪里,以色列崇拜耶和华上帝的中心是在会幕(摩西颁布律法后按耶和华的吩咐建造的帐幕)里,以约柜(预表上帝与人同在)为最高为权威。从情感上讲,约柜在哪里,哪里就是以色列的中心。统一王国后,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兴建圣殿,将约柜从大卫城锡安运至耶路撒冷圣殿。从此耶路撒冷成为宗教崇拜的中心,圣殿成为民族的象征,上帝子民精神灵魂的寄托。

 

公元933年,统一王国分裂为——南国犹大和北国以色列。但以色列人仍到犹大的耶路撒冷圣殿崇拜;当时,以色列王耶罗波安,由于害怕以色列民的心归于犹大家,于是在伯特利和但的邱坛上建殿,替代耶路撒冷圣殿;但公元722北国以色列灭亡流散到各地,成为“消失的十个支派”。公元597年犹大王约雅斤在位时,他向巴比伦王投降,圣殿及王宫的所有财富被掳掠;公元586年耶路撒冷再次遭到巴比伦的洗劫,主要建筑被大火焚烧,圣殿被毁。公元538年,以色列人开始从巴比伦归回耶路撒冷,并着手重建圣殿,并于公元515竣工。但这第二圣殿仍在希腊统治时期被毁,公元前63年罗马统治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37年耶路撒冷被围困,32年希律被击败成为罗马帝国的傀儡;公元前19年希律王为讨犹太人的欢心,在圣殿原址上开始重建圣殿,用了46年才造成(AD27年);但仍不能幸免的被毁于一旦,公元70年罗马提多将军率军毁灭耶路撒冷城,圣殿彻底被毁,只留下一段西墙(后被称为哭墙)。从此以色列人被迫离开故土,流散到欧洲,进而流散到世界各地。但是,随着他们流散的足迹越来越远,区域越来越广,他们对那块圣地的情感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却由于近两千年的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而益趋强烈,圣殿已深深的烙印在他们心里。犹太人之所以在经历了千辛万苦,百般磨难之后仍然没有销声匿迹,傲然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一直在翘望着地中海岸边的那座心灵上的圣殿。

 

(四)、以色列的先知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有关以色列王国的历史与同它相邻的六国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连续不断的侵略战争和保卫战争,一个君王接续一个君王登上王位;有些比较能干,有些差一些,有些使人们永远感激他们,有些则另人毛骨悚然。我们所看到的,有时是狂热和血腥的行为,有时则是宫廷革命和大众起义;最终一个实力更为强大的国家来结束这场斗角。其实,在所有这一切之中,没有任何东西在间隔几千年之后还值得人们去研究,也没有任何东西在那些伟大的帝国早已被遗忘之后仍能使一个民族永留史册。

 

但是,只有以色列的命运是个例外。追溯其原因,其实重要的因素只有一个:希伯来的先知。先知们代表了宗教与君主制时期的特点,他们的言论无疑是使民族意识得以形成和展现出来,并在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中不时得以恢复的号角。

 

一个先知就是一个代表,或是发言人,守卫着民族的信仰。每当危机时刻来临,就会有一位先知挺身而出,责骂民族的倒退,激发人民起来抗击敌人;指责国王本人的一些错误行为,或是告诉人们怎样才能阻止将到来的危险。他们的品行和真诚是不容置疑的,他们不管是暗地里还是公开地,都拒绝向别神跪拜。在政治上,他们主张依靠上帝,保持中立,不与别国策划阴谋。先知指出由于百姓所犯下的种种罪孽,特别是浅薄、虚伪的信仰;生活行为中的放纵与邪恶,使整个社会将会有灾祸的降临。他们呼吁人们“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上帝同行”(弥迦书6:8下),上帝必向他们施行拯救。反之,上帝必使用比他们更为邪恶的国家成为清除他们罪恶的工具。当然他们的预言有其更为令人欣慰的一面——外国势力的胜利不会是最后的结果,以色列也不会彻底的被消灭。只是由于世俗的利益而暂时的玷污自己的称号,是他们犯罪得到的一个深刻的教训。压迫与苦难将会过去。只要人们坚持他们祖宗的信仰,回复到更纯洁,更简朴的生活方式上来,就可以完全乐观地面对自己最后的命运。先知们甚至预言了将来必有一位君王弥赛亚降临,复兴以色列,使之永不灭亡。先知们的言论深深的扎根在每个以色列人的心中,在苦难面前他们明白这只是一个教训;他们寻求并归向神,耶和华必向他们仰脸,因为耶和华“他撕裂我们,也必医治;他打伤我们,也必缠裹。”正是因为这样,犹太人在蒙受苦难时使我们看到宗教信仰的复兴一直跟随着民族的灾难;而也正是由于这些先知的影响,才使得犹太民族在那个无情的岁月中,在流亡的生活中既维系了他们特殊的身份,统一的文化;又持守住他们终将归回的理想,并终于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二、以色列复国与圣经预言

以色列本来没有复国的可能。印度没有分散到天下,复国就比较容易。但圣经预言“我必从各国收取你们,从列邦聚集你们,引导你们归回本国”(以西结36:24),是一定要应验的。

 

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于1948年5月14日下午4时,在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大厅正式宣布:“……基于民族及历史上的权利,以及联合国的决议,特此宣布犹太人的国家在巴勒斯坦正式成立,国名为以色列。”圣经预言说:“我要将以色列人从他们所到的列国收取,又从四围聚集他们,引导他们归回本地,我要他们在那地,在以色列的山上,成为一国……决不再成为二国。”(以西结37:21—22)。以色列奇迹般地从各国归回到离开近2000年的祖居地立国,而且不再是分裂的南北国—犹大国、以色列国,乃是成为统一的以色列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犹太人的国家。它准确的应验了圣经的预言。

 

以上的预言是早在以色列复国前2600年发表的。全世界都得承认,以色列的复国,确实是20世纪最大的神迹。它正式亡国近2000年的时间,被驱逐到世界各国去,却不被同化。据美国人种学家统计,无论什么民族一旦亡国五百年,必定会被其他民族同化,唯独犹太人不是这样。这是世界上任何民族所没有的。就如圣经所预言“这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民数记23:9)。

 

(一)、以色列的亡国

以色列于公元前1024年立国,公元前933年分裂为南(犹大)北(以色列)两国,而南北分别在公元前722年和公元前586年先后被亚述帝国和巴比伦帝国所灭;南国犹大之后经历了波斯、希腊帝国的统治;公元前63辗转沦落到罗马的残酷政权之下,成为附庸国。在罗马统治时,耶稣基督降世为人,他的一生应验了上帝籍众先知所预言的,他就是那位弥赛亚;但在此时的犹太人心中的弥赛亚是能带领以色列人推翻罗马统治政权的君王。当他们知道耶稣的国不在这个世上的时候,他们深表失望,并且当众人听从耶稣威胁到他们的宗教领袖的威信时,他们弃绝他并将他钉在十字架上;犹太人在耶稣面前宣告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子孙身上。”耶稣在他最后一周的时间里曾预言耶路撒冷城与圣殿被毁。(路加福音21:20—24)。公元70年,罗马提多将军,带领十万军兵围攻耶路撒冷,进行大规模屠杀,超过一百万人惨死。犹太人从此再无立足之地,纷纷逃亡,开始全球大流散。正如圣经预言“……你必在万国中抛来抛去”(申命记28:25)。

 

(二)、反犹主义与大屠杀

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势力不断扩张,不少犹太人因拒绝接受伊斯兰信仰遭到杀害。当时在欧洲基督教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并竭力逼迫一切异教徒改信基督教。由于基督教的救主耶稣基督被犹太人钉死在十字架上,所以基督教国家对犹太人从心理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保持犹太教信仰的犹太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遭受歧视与迫害。很多时候他们没有定居权与生存权,一有风吹早动,便会遭到驱逐和屠杀。1290年英国将犹太人逐出国门;1306、1394年法国两度驱逐犹太人;1492年西班牙将拒绝改教的犹太人全部驱逐出境;十字军东征更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惨死屠刀之下。十四世纪,黑死病虐肆欧洲,几千万人丧生,欧洲人硬说犹太人是传播疫症的罪魁祸首,大量犹太人被杀。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反犹主义有所缓解,但战争一结束,这股经久不衰的思潮马上又开始了。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即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反犹运动。从1933年到1945年的12年里,这场运动从没有间断而且逐步升级,全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3—1938),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德国本土颁布一系列的反犹法令,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的,自上而下,无孔不入的迫害。犹太人被赶出了政府机关,犹太裔大学生被迫退学,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与一切政治权利。德国政府和纳粹党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抵制和冲击犹太人的企业、商店。到1935年底又8000多名犹太人被杀,7.5万人移居国外。1938年11月7日犹太青年格林斯潘刺杀了德国驻巴黎使馆秘赖特,纳粹当局立刻借机掀起更大规模的反犹狂潮。11月9日当天,德国各地犹太会堂被烧毁,犹太公墓被破坏,犹太商店被打砸,死伤的犹太人不计其数,有2万人被关进集中营。由于当日成千上万块玻璃被砸碎,11月9日被称为“玻璃碎之夜”(另有人译为:水晶之夜),这个词后来成为迫害犹太人的代名词。

 

第二阶段(1938—1941),随着德国并吞和占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纳粹的反犹政策和法令也照搬到德占地区。如在奥地利、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卢森堡、罗马尼亚、希腊等国也掀起反犹恶。有些国家为讨好德国纳粹而加大对犹太人的迫害,反犹主义的行动也愈演愈烈。纳粹一开始对犹太人实行驱逐与隔离政策。犹太人被集中到特定的隔离区,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狭窄的隔离区内,靠每天配给少量食物维持生命,成千上万的人不堪忍受饥寒而死去。几十万犹太人倾家荡产才换来出境许可,许多犹太人被迫离开国境。这时由于在犹太人身上再难榨出油水,于是犹太人又从隔离区送往集中营,他们途中经受非人折磨,到达目的地时,不少人因精疲力尽而死。

 

第三阶段(1941—1945),这一时期纳粹当局转而实行“最后解决”政策,即从肉体上消灭整个犹太民族。1942年1月召开的“万湖会议”作为官方政策下达文件;于是“最后解决”一词就成了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欧洲犹太人的代名词。纳粹开始从苏联施行“最后解决”方案,组织4个特别行动队,仅1942年初的一个冬季里,特别行动队就处死了近50万犹太人。之后纳粹为更快速度实行“最后解决”计划,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送进所谓的“淋浴室”毒死。奥斯威辛集中营曾创下了一天毒死6000人的最高纪录。万湖会议文件指示道:“在实际贯彻最后解决计划过程中,必须对欧洲从东到西进行彻底搜查……”于是在杀死大批东欧和苏联犹太人的同时,又在西欧围捕犹太人,将他们押往德国、波兰的集中营处死。“最后解决”一直进行到第二次世界战争的最后一刻。

 

据统计,在纳粹的迫害、驱逐和最后解决中,约有600万犹太人死亡。二十世纪30年代全世界约有1800万犹太人,其中1200万生活在欧洲。也就是说希特勒“消灭”了全部犹太人的1/3,欧洲犹太人的50%;这不仅是犹太民族的遭遇灭顶之灾,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大悲剧。

 

纳粹大屠杀对整个犹太民族形成巨大的冲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犹太国家的重建。想要消灭犹太民族的希特勒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倒行逆施反倒大大加快了以色列国的重建。

 

(三)、犹太复国主义

以色列人流散到世界各地,欧洲的犹太人占全部犹太人的2/3。法国革命胜利后,欧洲犹太人获得解放,并享受到政治自由和法律平等。犹太人可以从事各种行业,犹太人中出现了一批犹太金融资本家,他们在经济上获得的成就在欧洲各地引来嫉妒,加上欧洲社会自中世纪以来对犹太人那种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于是引起了迫害犹太人的反犹主义。

 

为了保住自己的财富和在欧洲优越的生活,犹太知识分子中有人曾提出犹太“同化论”,即犹太人接受所在地的文化、生活方式,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和同非犹太人通婚,通过这些同化的途径来解决犹太人解放的问题。许多人对这样的理论报着很大的信心,直到1894年10月15日“德雷福斯事件”让犹太人彻底放弃所谓的“同化论”。德雷福斯是一个法国军官,因有人写了一封匿名诬告信,被告因出卖军事情报给德国被判终身监禁。反犹主义借机高呼:“杀死犹太人”,实际真正的叛徒是他的上司,但后来查清事实仍未获得平反。这一案件历时12年,使世界犹太人大为震惊。德雷福斯是一个被同化了的犹太人,却遭遇这样的结果。这桩案子表明,同化并不是使犹太人免受种族迫害的保护伞。

 

反犹事件,促使犹太知识分子开始对犹太民族的命运作出认真的思考。在“同化论”失败后,他们提出了犹太民族传统的返乡复国观念,并进一步完善复国理论,即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这里要提到三个主要人物摩西.赫斯、利奥.平克斯、西奥多.赫茨尔。前两位是复国主义理论的奠基者;摩西.赫斯于1862年出版了《罗马与耶路撒冷:最后的民族问题》一书,他认为犹太人问题是目前欧洲最后一个重大的民族问题;他在书中明确指出,要摆脱反犹主义的攻击,惟一的办法是“返乡复国”。1882年利奥.平克斯出版《自我解放:一个俄国犹太人对其同族同胞的劝告》。他在书中指出,欧洲反犹排犹的原因在于犹太民族没有自己的国家,因为一个没有领土正如一个人没有影子一样,他认为没有祖国的犹太人在寄居国只是乞丐而非客人。他们的思想为犹太复国主义奠定了基础。而西奥多.赫茨尔使犹太复国主义最终系统化、纲领化。他原本主张“犹太同化论”,并在所到之处积极游说,后来西欧反犹主义再度猖獗,特别是“德雷福斯事件”使他走上了犹太复国主义的道路。他为建立一个犹太民族国家采取了实际行动。他于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召开“第一次锡安主义大会”,共有197位全世界犹太人代表参加,并成立了一个政治组织;赫茨尔还建立起犹太基金会,为犹太移民筹划资金,甚至还为未来犹太国家成为现代工业化国准备大批技术工程人员。他还曾在《犹太国》一书中大胆宣言:“在未来50年内,人们将看到一个犹太国的诞生。”后来的以色列验证了他的话。

 

1904年7月3日赫茨尔去世后,哈伊姆.魏兹曼登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历史舞台。1937年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召开后,他首次来到巴勒斯坦,积极从事犹太移民定居活动。当时魏兹曼在英国的影响力很大,他是个化学教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帮助英国成功研制新型无烟炸药,使英法反败为胜,英国政府深深感激他,为答谢魏兹曼的功劳,英国政府答应他协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家园”。

 

1917年11月2日英国颁布《贝尔福宣言》,准许犹太人回国购业,但受到英国的治理和保护。1917年以色列移民达到8.5万人。魏兹曼率领“锡安主义代表团”到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办事处解决犹太移民与定居问题,相当于政府机构。1922年7月24日国际联盟正式把这地交与英国托管;在英国的庇护下大批的犹太移民涌至巴勒斯坦,直到以色列复国时国家人口达到了65万人。欧洲犹太人的归回使巴勒斯坦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新世界;犹太人利用科技开发土地,使荒漠变成了绿洲,在那里出现了许许多多现代新农庄,沙漠中出现了一片片的果园。此时犹太人已不再满足于只拥有一个“民族家园”而是渴望独立,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而且现在的他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四)、以色列复国

以色列的遭遇正如圣经所预言的:“在那些国中,你必不得安稳,也不得落脚之地……你的性命必悬悬无定,你必昼夜恐慌,自料性命难保”(申命记20:65—66)。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实。有谁相信一个惨遭灭顶之灾的民族会有机会复国,强大昌盛甚至影响世界呢?但圣经的预言是上帝的话岂能废弃呢?以色列虽然如此,但上帝却赐下复国的应许,为以色列人悔改留下了慈悲的出路。圣经以西结书三十六章至三十七章,通过上帝与以色列另立新约的教训,枯骨复苏的比喻应许以色列将会绝处逢生,死灰复燃。犹太人在世上虽有苦难,但上帝的保守从未离开以色列,在人看来不可能,但在神凡事都能;他的预言奇妙的应验了,上帝藉着别国的力量来成就了以色列的复国。

 

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暴行唤起了全人类对犹太人的同情,人们一致认为,犹太人之所以遭遇这样的悲剧,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这促使世界大国政府纷纷支持犹太复国主义事业,其中美国表现的更为积极明确。

 

从1917—1948年,英国治理巴勒斯坦地区,包括以色列和约旦并西安的迦萨。在英国的庇护下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找到立足之地。但随着美国的强大,亲英派魏兹曼下台,亲美右派本—古里安上任,英国改变立场阻止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并且因为巴以冲突威胁到阿拉伯国家对本国的利益,对以色列进行压制。此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为在下一届选举能得到美国犹太人的选票而插入中东以色列问题。而且杜鲁门本人对以色列深表同情,他向英国施加压力,开放犹太人可以向巴勒斯坦移民并建立定居点。后来英国将以色列问题交由联合国解决。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4月28日至5月15日举行特别会议,并在11月29日联合国会议通过有关“巴勒斯坦分治方案”第181号决议。会议规定:“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委任必须在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在委任结束后两个月内建立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阿拉伯国家面积为112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3.53%;犹太国家面积149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47%。两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由联合国管理。”联合国决定以色列在1948年10月1日独立,但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英国不等到10月,而在五月撤退,想让年轻的以色列在阿以冲突中自消自灭。

 

在犹太人方面,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本—古里安早就预料到阿拉伯人会以战争阻止犹太人建国。他自上任之后立即抓犹太军队建设,并几次飞到美国纽约,召集美国犹太富翁筹款购买先进武器。由于英国在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奉行中立政策,促使阿拉伯人更无肆忌的进攻犹太人。美国政府又因害怕苏联势力的渗透。美国向联合国提案,决定废除联合国分治决议。这提案表明美国阻止以色列建国。美国的态度使本—古里安对国际社会发表强硬声明,他指出:犹太国的建立不再受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决议的限制,而是受犹太人在巴勒斯坦通过武力来实现其目标的实力所支配,以色列已经成立名为“人民委员会”的临时政府,他们将采取行动,决心跟阿拉伯军队进行一场决定胜负的较量。

 

1948年5月12日,阿拉伯军队发起新的攻击,这一天本—古里安紧急召开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本—古里安在会议上分析了犹太军事潜在在优势,使人们恢复对建国的信心,最后10名委员赞同马上宣布建国。会议最后决定,犹太国家将于5月14日宣布独立,并决定由本—古里安担任第一任总理,魏兹曼担任第一任总统。委员们原本以“犹太国”为国名,因为回国的多半是犹太人,但后来改国名为“以色列”。原来圣经早就预言他们复国要用“以色列”的称呼。圣经以西结书37:11—23说犹大与以色列要合一,之后就一直使用以色列的称谓。

 

1948年5月14日,犹太各界知名人士240人云集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大厅。下午4时,全场肃然起立,本—古里安宣读《独立宣言》,正式宣布“以色列国成立。”全场纵情高呼胜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透过广播听到独立的消息。千年的梦想如今成为现实,人们兴奋激动得喉咙哽咽,眼里充满了幸福的泪花。

 

以色列宣布独立后苏联抢先承认了以色列国,美国总统也在以色列宣布独立的10分钟后承认了它,英法等国也接着承认了。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正式成为联合国第59个成员国。

 

(五)、战火中的以色列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但却是危机四伏。以色列的独立为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五次中东和中东地区的不安宁埋下了祸根,激化了阿以冲突之间的矛盾。这个仅有65万人口的以色列国被周围120万阿拉伯人和25个阿拉伯国家所包围,他们不承认以色列国的存在,起誓要将以色列人赶入地中海消灭。就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黎巴嫩、叙利亚、约旦、伊拉克、埃及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从以色列的东、南、北三面将以色列围困,以色列的西面则是大海。他们势必将刚刚诞生的以色列掐死在襁褓之中。这次战争被世界称为“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则称之为“独立战争”。由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出于保卫来之不易的国家,使得以色列更加的崇尚武力来解决巴以问题;因以色列人口上的弱势,以色列在武器上提高技能,用高端武器来弥补人员上的不足。美国与苏联及欧洲一些国家为以色列提供了先进的武器设备。为保卫刚建立的祖国,以色列提倡人人皆兵,连妇女也加入到战争的队伍当中,准备与以色列国共存亡。誓死的决心与精良的装备使以色列转败为胜。在此后如:1956年10月的“苏伊士战争”、1967年6月的“六五战争”、1973年10月6日的“赎罪日战争”中,无论是以色列主动发动攻击还是在敌人利用他们宗教节日的特点(在安息日及赎罪日犹太人休息不劳作,甚至当时连坚守岗位的士兵也去守节,但从赎罪日战争之后有所改变)发动战争,他们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以色列在这几次的战争中国土面积迅速膨胀,特别是在“六五战争”后领土面积扩展到了原来的8倍。联合国要以色列归还占领的土地,以色列利用土地换和平的方式取得了埃及、约旦、黎巴嫩的承认并签订和平协约。

 

这四次的中东战争,使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决议中计划建立的阿拉伯国家还未来得及建立,其领土就被以、约、埃三国瓜分了。经过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长期的努力,直到1988年11月15日才宣告巴勒斯坦国成立。以色列力图通过战争来扩张领土,保住自己在中东的地位,使三百万阿拉伯难民为逃避战祸背井离乡,同时酿成对世界和平影响巨大的中东阿以冲突。

 

阿以冲突直到今天仍未停止,实际上冲突就是战争。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为此付出了血泪的代价,谁也不明白谁是谁非,战争仍在继续。耶路撒冷作为他们共同的圣地,意为“和平之城”,但那里却成了“自杀性爆炸”(又称人体炸弹)的故乡,恐怖组织的滋生地。战火充满着整个巴勒斯坦地区,那里也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但直到今天人们在这里仍然看不到和平的曙光。

 

在当今世界上仍然有些阿拉伯国家强烈反对以色列国的存在。如伊朗,巴勒斯坦等,他们的领导人非但不承认以色列,还企图想通过否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取缔以色列的独立权,想利用各种方式将以色列再次从地球上消灭。但圣经明确预言:“但犹大必存到永远,耶路撒冷必存到万代”(约珥3:20)。“我要将他们栽植于本地,他们不再从我所赐给他们的地上被拔出来。这是耶和华你的神说的。”(阿摩司9:11—15,参阅耶利米31:36)。以色列国必存到永远,这是上帝的旨意,人没有能力去改变。因为神的话安定在天,永不改变。

 

结语:

以色列的复国体现了神话语的能力,预言的应验证明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信仰是犹太民族的灵魂,战胜苦难的力量之源。信仰使以色列拥有复国的盼望,并化作力量成为现实。以色列的复国见证了犹太人在世界万族中的特殊性,他们是上帝特殊的选民。他们也因此见证了上帝的真实存在与上帝的信实。也做到了他们存在的目的是要在万民中荣耀上帝的历史责任。

 

从以色列能在巴勒斯坦,古以色列的原址上复国,让人忍不住再次想起上帝赐给以色列始祖的古老应许;想起这块土地是上帝赐给以色列的“应许之地”。其中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耶和华上帝为何要他的选民千里迢迢地来到这样一个十分艰难,不易生存的地方?以色列居住的“应许之地”自古以来,便无天然的国防屏障,三面强敌环绕,一面是大海,以色列朝夕处在备战的状态中度日。由于四周无天然屏障,故历代的君王都要在周围的列强中,找一个最强的国家,作为保护国,由埃及、亚述、波斯和罗马;最后都不免灭亡。但今天以色列仍依赖于世界强国—美国。这也是以色列迄今,仍然挣扎在困境中的一个原因。但通过对以色列复国的浅析,我们明白上帝之所以要以色列到一个四围没有天然国防屏障,且四面受敌的地方建国,就是要以色列人学习依靠上帝,而非武力,更不是倚仗势力与才能。(撒迦利亚4:6)。惟有上帝是他们坚固的避难所,患难时的帮助。

 

本文参考书目:

1、塞西尔.罗斯著 黄福武 王丽丽等译《简明犹太民族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二版;

2、潘光 陈超南 余建华 著《犹太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查姆.伯曼特著冯玮译《犹太人》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5月第一版;

4、东篱子 编著《犹太人生存智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5、殷 颍著《踏着耶稣的脚印》江苏省基督教两会出版;

6、张文建 著《信仰战胜苦难—犹太教》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

7、聂晓阳著《在耶路撒冷的日子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8、游 斌著《希伯来圣经的文本、历史与思想世界》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10、许鼎新著《希伯来民族简史》金陵协和神学院发行科2007年3月第二版;11、黎有恒 著《绝地重生—以色列复国》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7771760102dtsb.html

Loading

8 3 月, 2014 · admin · No Comments
Posted in: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