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深处有什么? | 带心看闻网 www.daisoncommon.com

重庆深处有什么?

重庆深处有什么?

2020-08-26 23:55,https://www.ershicimi.com/p/d127ddd14673b170dd924da0e255af83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608-中国苗乡在哪里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 编辑:养乐多

2016年5月14日,四月初八,重庆市彭水县新落成的国家AAAA级景区蚩尤九黎城里,人头攒动。

 

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苗族同胞,身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在九黎宫对面的广场上围成了一层层同心圆。队伍两边的几名精壮小伙举着两米高的黄色旗帜,上面绣着奇异绚丽的图腾。

大 场 面

(图片:公众号@彭水文旅)▼

 

所有人都屏息聆听苗族长者的讲话。长者退场后,人群中的男高音声部引亢高歌,随即女声部加入。引歌部分结束后,广场上的万人全部加入了表演,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在环状的九黎城内激荡起阵阵声波。

 

不懂苗语的客人,也会被这热情四射的场面所感染,耳边俱是旋律中不断蹦出的“娇阿依”三个字符。

 

这是每年四月初八均会在当地举行的踩花山节活动。

 

中国苗乡在彭水

渝东南是从重庆向东南方伸出,插向湖南、重庆、贵州三地交界处的区域。从地理板块上看,这里已经脱离了川东岭谷地区,是从四川盆地进入武陵山脉的过渡地带。以武隆为代表的重庆喀斯特景观,就在这个区域。

虽然叫渝东南

但这个区域显然与武陵山区关系更密切

也因此与湘西、鄂西有着密切的交互▼

附近地区的核心板块有三个:石柱、彭水、酉阳。三地都是民族自治县,但唯有彭水把苗族放在了前面,即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这个地名背后,隐藏着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苗乡。

秀山也位于这一片区

但因为地势过于复杂且核心区远离乌江

影响力有限▼

关于苗族的起源,至今在学术上仍有很多争议,但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苗人是神话时代蚩尤的后裔。在与华夏族的交流中,蚩尤统帅的九黎部落逐渐从黄河流域迁徙到了长江流域,在越过武陵山区以后,发现了适合生存的乌江谷地,并在这里扎下根来。

彭水就位于漫长乌江谷地的下游,郁江汇入的河口,是周边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更让苗族先民惊喜的是,附近郁山中有多处盐泉,可以用来煮盐贩卖。

群山包夹中的涛涛乌江

为彭水带来了生命的喜悦

(图片:Google map)▼

盐在古代内陆地区是极其稀缺的,像在贵州有些地区,直到解放前都把盐视作黄金一样宝贵的物资。而那些幸而坐拥盐矿的地区,则往往能够坐地贩盐,赚得盆满钵满——川中井盐之乡自贡的富庶有目共睹,而彭水正是渝东南的小自贡。

在盐矿的加持下,彭水也就逐渐成为了武陵山区民族地区的经济中心,当地“地广民稠而交通便利,盐茶之利富甲一方”(《彭水县志·风俗志》)。

虽身处山区但水路便利

这在古代已经是很大的优势条件了

(图片:金美盘德 / 图虫创意)▼

当然,新的生存环境里也会有新的邻居。然而在漫长的交流融合过程中,文明更发达的古苗人成功同化了当地不少古部落,将其文化成果和人口吸纳到自己的主体当中。

比如彭水苗人,就是在结合了一个叫“盘瓠(hù)”的部落之后,逐步形成的。其证据,便是古代彭水民间尚狗,不仅不吃狗肉,还要在墓碑上雕刻神犬,这是盘瓠的文明习惯,在其他苗族地区并不多见。

九黎城旁边的盘瓠大殿

(图片:公众号@彭水文旅)▼

而遍布于中国西南各处,甚至远赴海外的苗族,也有在彭水落户的古苗人的后代。其大致迁徙路线,便是从武陵山区外迁,沿着乌江上溯,抵达今天的黔东,再进一步向西探索生存空间,分布到云南、川南等地。

迁徙过程中,文化和语言也传播开了▼

参加蚩尤九黎城中国苗族文化国际旅游节上的苗族姑娘和小伙子

(图片:公众号@彭水文旅)▼

但西南地区毕竟地形崎岖,山川沟壑遍布,苗人在扩散过程中需要用文化形态去适应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因此即使同为苗族聚居地,各地的民俗还略有不同。同在武陵山区的渝东南、湘西苗属于同一谱系,而与贵州、云南、四川的苗族又有所差别。

这是贵州的苗人

在服饰、民俗、语言上和湘西、重庆的同胞又有区别

(图片:L-Bit / Wikipedia)▼

这种差异是宝贵的,它的流变过程都是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但如果想领略古老的原版苗乡传统,彭水还是不可不看。

 

彭水苗乡的宝藏

彭水地区的苗乡底蕴,始终被代代坚守着。在当地的民族文化区,今天的游客都仍然能看到当地传统衣食住行中散发出的迷人气息。

有点刺激……

(图片:公众号@彭水文旅)▼

比如苗女身上常见的大银环,在彭水就很出彩。这种重达数斤甚至十多公斤的装饰品,其实在苗族的早期历史上有着明确的实用意义。由于苗族在历史上曾不断迁徙,已经把搬家当作习惯的苗民学会了用银环把家庭财富戴在自己身上,“人走家随”。而银环上承载的家庭情怀,在彭水依然重要。

(图片:公众号@彭水文旅)▼

苗民身上的服饰也大有讲究。很多人都知道苗族百褶裙上的褶子,代表着先人经历的磨难,但很少有人知道,苗绣上的精密繁复的图案,记载的也是苗族先民的历史。

复杂的花纹背后都是故事

(图片:背起相机旅行 / 图虫创意)▼

苗绣的出现源于一段美丽的传说,原始社会时期苗民从中原部落向南迁徙,有位名叫“兰娟”的女首领每当渡过一条河、翻过一座山时,便在衣服上绣出相应图案作为记录,待抵达时,竟成为一件美丽的衣裳。

由于苗族的文字已经失传,因此这些承载着文明史的刺绣,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苗族的文字,不同图纹也代表着不同含义。比如苗龙纹代表着好运,牛纹代表着勤劳和丰收,两者相加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思。再比如蝴蝶代表着传说中的蝴蝶妈妈,是先祖和生命力的代名词,出现蝴蝶纹的地方,就是对先祖的纪念和大地的赞美。

滑动查看更多苗绣精美图案▼

当然苗绣的题材也不局限于这些,在更多的情况下,苗人的刺绣题材是见山绣山,见水绣水,随心选取自然界中的意象,用巧手将它们缝制在布帛“画板”上。

这些苗绣的两大特点是夸张的变形和大胆的用色,擅长在强烈的对比中找到协调,让人觉得惊艳又不突兀,在中国刺绣领域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配色大胆,在青山绿水中也很显眼

(图片:公众号@彭水文旅)▼

游龙走凤间的苗绣也因此成为了苗家女儿的第二张面孔,她们一到四五岁能懂事时起,便要跟着家中的女性长辈学习挑花刺绣,到了七八岁就可以自主完成一幅合格的苗绣作品了。每一件绣品,未必是多么伟大的杰作,却一定是融汇了一个苗族女性全部心血和技艺的结晶。

彭水苗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绍玉(左)指导学员刺绣

(图片:公众号@彭水文旅)▼

这些技艺,将会在她们出嫁时派上用场。苗族姑娘的嫁衣都需要自己从小装饰,那件盛装可能会耗费她们十几二十年的时间缝制。到了出嫁那天,她们会花几个小时穿上这件凝聚着自己心血的礼服,再戴上家里筹备多年的首饰,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彭水苗族中那句流行的俗语“人比人,花比花”中,说的就是人们的歌舞竞技和姑娘们绣花的争奇斗艳。

 

苗乡文化在这里

今年8月20日,就在每年都会上演万人《娇阿依》的蚩尤九黎城景区,有一家惹眼的茶馆开业了。

这家茶馆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彭水苗乡欢乐茶馆。这是光子工作室群腾讯棋牌与重庆彭水合作下的创新扶贫项目,用有限的空间,承载彭水苗乡悠悠千年的脉搏。

彭水苗乡欢乐茶馆经由九黎城里一座空置的吊脚楼改造,飞檐翘角、窗棂花形皆延续了苗族传统建筑特色,茶馆内随处可见的竹编灯笼、香囊药包等装饰物,也都以苗族图腾元素为灵感。刚才提到的苗绣图案也被融入了牌桌和牌面的设计之中,让人在休闲娱乐之余更添几分赏心悦目,潜移默化间传递古雅的苗族历史和苗族审美。

彭水苗乡欢乐茶馆一览(滑动查看更多)▼

身在远方的朋友,也可以通过欢乐茶馆小程序了解彭水苗乡的故事。为了传播当地的苗绣,腾讯棋牌还开发了H5用于感受苗绣的魅力,让大众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苗绣图腾,甚至还能通过H5链接购买当地绣娘的苗绣。

扫描小程序码,云游彭水苗乡▼

除了苗绣,欢乐茶馆里还能亲身体验到苗族迎客礼仪三道茶,第一道米子泡,第二道吃茶食,第三道九大碗苗家凉拌荤菜,每一道都象征着苗家对宾客的热情和尊重。

在吃三道茶的同时,你还能在这里听到苗歌非遗和当地艺术团演唱的彭水苗家名曲娇阿依。

独特的彭水苗族文化被搬到了精美的海报里

(小心思要放大看哦~  滑动查看更多)▼

彭水苗族当地与欢乐茶馆的美好故事,也被记录了下来。

除了在线下汇聚苗族文化,欢乐茶馆也将苗族文化搬到了线上,联动快手扶贫,定制苗银头饰魔法表情,让更多人能感受苗族头饰的繁复精美。

现在已有超过40万人参与苗银头饰换装体验,作品播放量过亿▼

古老的传统文化要怎么走,如何传承延续,才不会被淹没在当代的流行文化当中,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在思考的问题。让传统文化被看到只是第一步,受到关注之后如果没办法与现代生活交融,文化生命力得不到保障,也是妄谈扎根和传承。

这次光子工作室群旗下腾讯棋牌在创新扶贫领域的全新尝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在线下打造了彭水苗乡欢乐茶馆承接苗族千年文化,让文化得以集中展示。在线上则让彭水苗族传统文化跟现代流行元素进行融合、再生,让苗绣作品、苗银头饰等内容通过互动H5、纪录片、短视频平台魔法表情等方式融入现代人生活。

当大众可以听到、看到、触摸到这些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到它们的生动活泼,自然会被彭水苗族传统文化中极具感染力的一面所折服。当那些几乎走进历史的苗族故事走回现代人的视线中,当苗绣作为装饰品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中,当苗歌出现在年轻人的音乐APP里,当苗银头饰出现在大众的自拍里……彭水苗乡的传统文化,自然被更多人容纳,也在更多人心中扎根——

也只有文化扎了根,民族才有了魂。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属于你的苗绣好运图腾,为当地绣娘助力。

参考文献:

游尚功, 周航. 关于苗族来源问题[J]. 贵州民族研究, 1987 (3): 63-68.

唐春芳. 苗族各种族称来源及其含义 (续篇)[J]. 贵州文史丛刊, 1989 (1): 151-154.

陶少华. 论苗族乡村文化精英与彭水苗歌的振兴[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7(1): 67-73.

杨涛源. 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民族关系[D]. 中央民族大学, 2006.

杨清昌. 彭水苗族母语的文化认同及传承价值[J]. 中国民族博览, 2018 (9): 65.

蒲亨强. 论重庆彭水县苗族民歌的民族识别作用——以 “娇阿依” 调的形态学分析为例[J]. 中国音乐, 2014 (1): 113-115.

吴丽丽. 彭水县发展特色农业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南大学, 2012.

彭福荣. 重庆苗族的源流分布与研究路径——兼及彭水蚩尤庙祠[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7 (3): 129-134.

胡显强. 助推渝东南山区乡土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建设策略——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 科学咨询, 2012 (11): 9-11.

Loading

11 9 月, 2020 · admin · No Comments
Posted in: 中国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