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坛的双星座 – 葛浩文与莫言, 在波州大孔院举办的国际翻译论坛上采访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
世界文坛的双星座 – 葛浩文与莫言, 在波州大孔院举办的国际翻译论坛上采访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
世界文坛的双星座 – 葛浩文与莫言—-在波州大孔院举办的国际翻译论坛上采访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和美国翻译家葛浩文,被评论界称为「作品被翻译最多的当代中国作家」和「翻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最多的西方译者」。
有评论指出,莫言的作品借由葛浩文的英文译本,被转译成了法文、德文等多个语言版本,而不是从中文翻译成法文、德文。
在11月初在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和清华大学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亚太地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论坛暨海外汉语教学研讨会上,笔者与著名翻译家、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客座教授葛浩文先生(Howard Goldblatt)进行了短暂交流,听他介绍怎样翻译好中国作家作品,并有幸聆听了葛先生与莫言之间感人的小故事。
葛浩文先生近照
认识莫言学会吸烟
据葛浩文先生介绍,1986年他居住在中国的哈尔滨时,第一次阅读了莫言的小说《爆炸》,两年后又看到莫言的《天堂的蒜薹之歌》,便写信给莫言表示希望能翻译他的这两部作品,随后又看到了《红高粱》,于是《红高粱》成了葛浩文所翻译的第一部莫言作品。之后便一部接着一部地不间断地翻译着,一直持续到现在。当时并没有想到「老莫」的作品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以致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大概在翻译了两三部莫言的作品之后,两人才有了在北京的第一次见面。虽然之间经常信件交流,但相见后言语不多,感觉之间隔着一段很大的距离。莫言不停地在吸烟,很少讲话。大概是爲了调节当时的气氛,从不吸烟的葛浩文对莫言说:「算了,请您也给我一支吧」,没想到这一细小的举动竟拉近了之间的距离,使两人从此成爲了好朋友。葛浩文先生回忆说:「自打那回第一次吸烟,回国后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才把烟瘾戒掉」。
葛浩文先生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亚太地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暨海外汉语教学研讨会上做主旨演讲
了不起的莫言
葛浩文说:「莫言从不摆架子,不装样子,骨子里头就是一位可爱的农民」。
葛先生家中的客厅内有一个不大的书架,上面摆着一些台湾作家的书籍。一次莫言在葛先生家住了3天,葛浩文对莫言说,你喜欢哪一本,尽管拿去好了。莫言说:不用了,我已经都看过了。没想到,短短的三天中,莫言竟浏览了全部的作品。葛浩文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葛浩文表示,莫言小说的题材与他「梦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就曾经预言,「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文学奖,我看好莫言。」十多年来,没有亚洲的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许是时机成熟了,或许是因为莫言的作品「独一无二」,「评委们不可能考虑到其他的人」。
葛浩文说:「莫言的新书一问世,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马上看、马上翻」。目前,葛先生有两部莫言的作品正在翻译之中,有十三部作品准备翻译,包括早期的「纯粹的」梦幻现实主义作品。
莫言:我的作品,愿意他翻,愿意他删
多年以来,葛浩文与莫言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葛浩文认为,翻译作品要同时考量作者原意、读者喜好,以及编辑建议和自己的专业判断,在其中寻求一种平衡。莫言对翻译的态度开放,给译者很大的发挥空间。
一些作家曾对葛浩文的翻译风格提出过异议,认为葛浩文象是外科医生一样任意删节原作内容。对此,莫言曾表示,作为资深翻译家,葛浩文对作品的处理是有丰富的经验的。他翻译的时候想得最多的不是作家而是读者。考虑到西方读者的习惯,对政治历史背景性的内容删减,具有积极意义。
关于「外界」对葛浩文的所谓质疑,莫言说:「我的所有作品,愿意他翻,愿意他删,只要跟我打个招呼」。
有评论认为,葛浩文采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中文作品翻成英文,语言比原来的中文更好。他不是逐字、逐句、逐段地翻译,他翻译的是一个整体。
莫言的作品借由葛浩文的英文译本,被转译成了法文、德文等多个语言版本,而不是从中文翻译成法文、德文。
俄广才撰稿、摄影
23 11 月, 2012
· admin · No Comments
Posted in: 文化图书, 新闻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