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曾经是海洋
新疆曾经是海洋(上)
- 作者: 谭征
- 来源: 中国海洋报
据说,这里与亚洲周边海域直线平均距离有2500公里。打开中国地图看,中国的内陆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远离大海,似乎与海洋无缘。就地理环境而言,这里有高耸的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有黄沙似海的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干旱少雨的气候,找不到一点大海的影子。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在远古时代,整个新疆曾经是浩瀚古特提斯海的一部分。正因为有了那个遥远的古特提斯海时期曾在这里发生过,这里的山山水水才显得魅力无穷,才更能唤出人们的好奇心,于是,人们要去探求、要去追寻,借助科学的智慧和力量,掀起它那神秘的面纱,探求它当年的容貌……
《山海经》不周山的猜想
关于大自然的这一沧桑巨变,在中国古代已经被人们发现并有记录。《山海经》大荒经第16开篇就有:“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的记录。不周山者,可以理解为没有合围成完整的环状盆地而缺损一块的山。那么,不周山为什么会缺一块?说法不一,据《淮南子》的说法是,上古时期,人面蛇身赤发的共工氏与颛顼互争帝位,战败之后,共工氏痛不欲生,怒触不周山,将撑天幕的擎天地柱弄断了。先人的这种传说,是否有根据,不去讨论。但就字面而言,这里说的是西北的海之外,陆地边缘处的地方。按照这个方向去寻找,人们似乎有理由相信,这里所指的不周山,不正是环塔里木盆地的昆仑山、阿尔金山和天山山系吗?非常巧合的是,在这些山脉将塔里木盆地三面环绕包围之下,只有在它的东面留有一个大口子。这个口子,就是古玉门关故地。古人称,玉门关以西,即为“泑泽”(罗布泊)。
传说颛顼称帝统治宇宙的时候,把太阳、月亮和星全部拴在北方的天空上,让它永远固定在那里。这使得大地有的地方很亮,有的地方很黑,生活非常不便。而不周山正好可视之为“东望泑泽”。这是古人的猜想巧合,还是当时地理环境的真实记述?不可否认,《山海经》所述,许多带有神话传说性质,特别在上古时代,尚无文字记载之前,不准确的记录是正常现象,但绝非凭空虚构。人们比对着书中的记载,查看实际地理环境,多少总是事出有因,所以,《山海经》里的所谓“海之外”是存在的。当然,古人也可能对更为久远的历史传说加以附会。显然,不论我们今天如何猜想,关于不周山在“西北海之外”的传说并不存在矛盾。当现代地质科学在描述那段远去的地质演化史时,在不周山下,确实曾经发生过围抱着一个古老海湾的故事。
重现塔里木海和准噶尔海的风采
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新疆可不是现在这种样子。那时,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都不存在,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也没有形成。
(根据所获得的大批新资料,结合前人工作成果。笔者把该区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两大阶段。概括论述了早古生代地质建造和构造演化,认为当时整个东准噶尔为西伯利亚古板块南缘的边缘海,本区位于该海盆南部,南与古准噶尔地块相邻。提出了中志留世末,古准噶尔地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碰撞东准噶尔形成统一陆壳的新观点.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古生代板块构造研究> 作者:李锦轶导师:李春昱;肖序常;王荃 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 博士论文 1988年)
新疆西部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塔里木海盆,也叫塔里木海。新疆东北和东南有两片古陆,整个塔里木海盆像一个朝西开口的大喇叭形。
在当时的海水中,生长着许多原始的小动物,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三叶虫。这种三叶虫和螃蟹差不多,有螯、有触角,还有许多小足。由于地壳变动,这些三叶虫被沉积物掩埋,经过长期石化,最后变成了化石。现在,在新疆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这种三叶虫化石。
==============================================================================
新疆曾经是海洋(下)
- 作者: 谭征
- 来源: 中国海洋报
石炭纪中晚期新疆全境大部分地区被海水所覆盖
到了3亿年前左右的石炭纪中晚期,新疆海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当时,整个新疆除北面的阿尔泰山和南面的阿尔金山一带以及中天山等地是岛状山地之外,几乎全部被海水淹没。新疆北面的海水主要来自东部,形成了准噶尔海盆,也叫准噶尔海;新疆南面的海水是从西面来的,形成塔里木海盆。在这两个海盆中间,则是深深的天山海槽。由于中间没有阻隔,当时南北两大海盆可能是沟通的。根据推算,那时的新疆海域面积同现代的黄海和东海面积之和差不多。在这个时期,海水中已经出现了原始的鱼类,其外形同现代鱼类相似,只是其各器官功能还很不完备。此外,海水中大量出现了珊瑚、带有贝壳的腕足动物、海百合等海洋生物。
在海滨地带和海岛上,生长着许多今天早已灭绝的植物,如亚鳞木、新芦木、羊齿类、轮木类等植物。石炭纪是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最温暖、湿润的时期之一。当时的动植物空间繁荣,可以想象那时的新疆海域的情景:蔚蓝的海水拍打着岸边礁石;浅水处,鱼儿戏水,珊瑚争艳;海滨地带,高大的树林飒飒有声,真是一派生机盎然的世界。
石炭纪晚期,海水开始退走,塔里木海盆的东部已开始发生抬升变成为陆地。从这个时候起,新疆海域面积开始不断缩小。
由海洋到古陆的沧桑巨变
2亿年前的二叠纪,是新疆海陆变迁最剧烈的时期。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在其晚期,地球上历史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生物物种大灭绝事件发生了。繁盛于古生代早期的三叶虫、横板珊瑚、蜒类、有孔虫以及海百合等物种,几乎全部灭绝。研究表明,大约8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生物都没能逃过此次劫难。但是,却为以后中生代的现代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硬骨鱼等生物群落的出现和崛起创造了条件。这次灭绝事件,对鱼类影响相对较小,同时,两栖动物进入繁荣发展期,爬行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大约2亿年前,地球又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地质历史上称之为海西运动。受这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新疆全区出现大规模海退,海域面积急剧缩小。到二叠纪末期,新疆除最南边的喀喇昆仑和东昆仑一带外,几乎全部上升成为陆地。当时新疆东南面出现古阿尔金山,中部地区出现了古塔里木盆地和古准噶尔盆地的雏形。新疆经历了一次由海变陆的沧桑巨变。
二叠纪后,新疆的这种海陆形势持续了大约6000万年时间,那时的海水,仅仅是古特提斯海的北部边缘海,海水很浅,且时进时退,其声势和规模完全不能与昔日相比。
从1.4亿年前的白垩纪到6500万年前的古近纪,塔里木盆地西部又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海进。海水自西面由阿莱海峡侵入,首先淹没了和田河以西的西塔里木地区,然后继续东进,最后涌进东塔里木地区,并进入今天库车地区一带。这可能是我国西部最后一次海进。当时的海水并不深,约100米左右,西部略深些,愈往东愈浅。这个时期海水中生活最多的是体型微小的介形虫和有孔虫,比如形如小卵石表面光滑的玻璃介,两侧长有突瘤的土星介及圆片状的货币虫、圆片虫等,以及腕足类、腹足类、苔藓类、瓣鳃类和珊瑚等海生动植物。
地壳变动使得新疆全境的海盆、陆地又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大变动。在那个地质历史时期里,地壳板块断裂、挤压,使原先生机勃勃的海洋动植物又面临一个又一个死亡的陷阱。我们很难想象当时大自然的无情,许多生命体被掩埋了。多少年后,这些生命体在掩埋之后发生异化,又成了一种新物质。那就是石油。大量海洋生物死后,其遗体被沉积物掩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生成了石油。
今天,科学工作者也许就是循着这条线索,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找到了油气田。所以,人们认为,早在古近纪之前,或是在更早的二叠纪,西塔里木地区已经形成了规模不小的生油盆地。
塔里木海盆有生物礁
生物礁是热带海洋中特有的自然景观,它形成的条件非常苛刻,需要温暖、清新的水质和丰富的营养物。然而,在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却能找到连绵的古代生物礁。在塔里木,古海洋的遗迹证据很多,有生物的、岩性的、沉积构造的……其中藻礁是经常能见到的。这种生物礁形成于台地边缘的海水中,由造礁生物组成坚固的碳酸盐构造。在塔里木常见的造礁生物有群体珊瑚、层孔虫、苔藓虫、海绵和藻类。塔里木的藻礁,见于西部柯坪地区。西起巴什索贡,东至马坦塔格,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延伸。长200公里以上,宽20公里~40公里。礁体3排~4排,有时构成小山,有时成巨大的山脊,绵延几十公里。最典型的是昆克拉契—马坦塔格礁体,延伸约50公里,构成一系列海拔高度约3000米~3650米的山峰、山脊,相对高差最大达1350米。
中生代时期大量头足类生物群落出现在海洋里
塔里木的藻礁形成于距今2亿年前,相当于华南的栖霞期。造礁生物是蓝绿藻门的无壳类和薄壳类,其次是绿藻门粗枝藻科和松藻科的一些种类。在礁翼附近还能见到附礁生物——腕足、瓣鳃、腹足、头足、海百合、海胆、介形虫、钙球藻等。由于生物礁灰岩多孔,渗透性好,它是石油、天然气储集的有利场所,因此,生物礁又是石油工作者找油的重要标志。塔里木藻礁分布广泛,厚度巨大,不仅是重要的找油区,而且是揭示古海洋奥秘的钥匙。
恐龙行走在天山古陆上
大约在1112万年至6500万年前这段时间里,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这两块大陆的生态环境应当是相似的。人们已经在北美地区发现这一地质时期丰富的恐龙化石群,那么,中国大陆有相似的恐龙化石存在吗?远离海洋的新疆地区有相类似的恐龙吗?回答是肯定的。
从天山海槽的海底隆起,形成了天山古陆。于是,这片古地便成了恐龙的天堂。
1987年8月,一支由中国、加拿大两国科学家组成的野外考察队在新疆天山南麓准噶尔盆地的考察实践,证实了人们的猜想。
在两国野外考察队进驻天山南麓将军庙戈壁滩后,先是发现了蜥蜴目恐龙化石。在岩石层深处,人们找到了几颗恐龙的牙齿。加拿大科学家们手拿着刚刚出土的恐龙大牙说,“这是多么漂亮的恐龙牙齿啊!”这些恐龙牙齿呈钩状,边缘处带有锐利的锯齿。人们推测,当这只恐龙死后,由于沉积物被洪水冲散,只留下了恐龙肢骨和头部牙齿等。之后,人们又发现一只较完整的食肉性齿龙——一种兽脚恐龙的化石。根据出土化石判断,这种恐龙体长7米~8米,脑袋较大,嘴里长有像短剑一样锋利的牙齿。人们推测,长有如此锋利牙齿的恐龙,非常凶猛,是天山古陆上的霸主。最让人感兴趣的是,竟然在岩层中发掘出十几节巨大的颈椎骨化石。从恐龙颈椎骨大小形状判断,这是一头马门溪一类蜥脚类恐龙。它的体型要比现今发现的同类个头大许多。其体型超过30米,脑袋小,每节颈椎长约1.4米,颈肋长度竟然超过4米,真是个庞然大物啊!
戈壁滩裸露出硅化木森林
所谓硅化木森林指三叠纪后期形成的新型针叶树森林。一些昔日构成这种森林主体的化石在新疆荒野戈壁滩上还能看到。这里为什么会散落着这么多硅化木呢?人们猜测,它们可能是被高山流下的洪水冲来的,巨大的树木被连根拔起,冲到低矮地里被埋藏起来,变成了硅化木。之后,泥土、沙尘被风沙洗干净,于是,戈壁滩上便裸露出数千万年前形成的硅化木树干。除恐龙之外,人们还发现许多鱼鳖、鳄鱼等类似爬行哺乳动物化石。这样密集地发现,在野外发现是少见的。除此之外,科学家在这一区域发现了大面积的硅化木群,大的树干直径达2米,一些不完整的树干长达20米。这说明,在远古时期,这里曾是一个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主要树种有古苏铁、银杏和古松柏。今天,人们很难想象,6000万年前,这里是恐龙、各类高大古树群的天堂。人们想象,这一地区,山峦起伏,山川之间,湖泊岸边,有密实繁盛的裸子植物、古藏类群,一片生机盎然的生命世界。在湖泊浅水中,有成群鱼鳖在缓缓慢行,鳄鱼在水面游泳。远处高地上,三五成群的类兽,在捕食昆虫。凶猛的食肉恐龙,正用锐利牙齿和尖锐的前爪,追捕蜥脚恐龙。生存与死亡,每时每刻都在这里发生。
地球在继续演化,之后,欧亚板块与北美板块分离,它们之间形成了今天的白令海峡。此时,向北漂移的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发生挤压和撞闯,在两大板块挤压作用下,青藏高原出现抬升,后来这里便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新疆会再次成为海洋吗
在漫长的地质演化长河之中,塔里木曾经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之中。那个时候,塔里木是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到处是海水的天下。然而,当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的许多年,塔里木却失去了海水,远离了海洋,成了水资源奇缺的亚洲内陆腹地。我们猜想,如果海水没有从新疆西南部的阿莱山口海峡退出,那将会是什么样子?新疆或许是一个地中海,或是一个规模不小的海湾,或是大的浅海,当然,这纯属天方夜谭了。大自然总是按照它固有的规律发展着。
白垩纪得名于西欧海相地层中的白垩沉积。古鲟类和狼鳍鱼等化石均出现于这个时期。白垩纪延续了将近7000万年,和自恐龙灭绝直到现在的时间差不多。在白垩纪,被子植物已经在地球上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恐龙的种类达到了极盛时期。
520万年前,帕米尔高原出现海水再未进入新疆
古近纪以后,地球又经历了一次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使地球的大部分地区又发生了一次沧桑巨变。正是新构造运动,使地球上出现了与今天相差不多的高山、盆地、大海和湖泊。
新疆自古近纪以后,海水开始退出。随后,随着海底抬升,大约在520万年前,向北漂移的印度板块运动与欧亚大陆陆板发生碰撞挤压,水面的陆地板块被挤压并发生隆起,于是,帕米尔高原出现了,阿里莱海峡最终封闭。自此之后,海水再未进入新疆。
在新构造运动中,青藏高原抬升到海拔5000多米的高度,帕米尔高原、天山、阿尔泰山都相继隆起,新疆真正成为欧亚大陆的腹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也变为封闭的内陆盆地。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之后,塔里木变成了大型的内泄山间盆地,山水把山上岩石风化剥蚀形成的碎块和土壤搬运到山下的盆地中堆积下来,形成以冲积层为主的沉积物。由于水承载能力所限制,风化物的粗碎屑能在山边的地带停滞下来,逐渐形成了广袤的砾石戈壁滩。地理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气候的变化。此时此地,由于大陆性气候增强及气候变干,降雨减少,成片沙漠开始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中出现。当然,在一些山脉的迎风面,形成阻挡西北气流的迎风坡地,形成大小不等的降雨带,出现一些内陆河流。于是,在河流两岸便形成大小不等的戈壁绿洲。现代自然景观趋于形成。
新疆还有可能再成为海洋吗?随着地球历史的演进,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当然,这对人类来说,是个极其漫长的时期。这种地球历史的变迁还需要得到更多的科学数据,使其能预见到它的陆海变迁规律。
新疆的沙漠戈壁,是一座天然古特提斯海博物馆,又是一个巨大的昔日海洋的迷宫。它永远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对它进行探索。
=====================================================================================
河南南阳惊现大面积古代海洋珊瑚化石群
河南南阳内乡县乍曲乡村民近日发现,在石唐山一带分布有近20平方公里的大面积古生代海洋珊瑚化石群,该化石群面积之广、规模之大在国内均属罕见。
据专家分析,新发现的化石群距今已有三亿多年的历史,处于石炭纪时期。珊瑚群落多见于热带海洋中,内乡境内发现珊瑚化石群落,说明远古时期豫西南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南阳地质工程师 苏克显
在这个地方(发现珊瑚化石)证明这个地方的地质构造是我们国家南北过渡带。虽然我们位置属于北方,但是出露地质特征和出露地质化石是南方特征,这对研究我们国家地质构造有重要意义。
新华社记者张彩霞、徐晓霖河南南阳报道。(完)
===================================================================================
新疆地质,看图说话
(空错按:以下是从事岩矿学研究的朋友守望祁连在新疆出野外时拍摄的地质照片,我请他加一些文字说明,以便读者能够对号入座。)
【图1】白云岩特有的刀砍纹,顾名思义就像切菜用的菜板上被刀切过条纹,这也是区别白云岩和灰岩的一个标志。(新疆阿克苏,奥陶系)
【图2】波痕,波浪冲刷留下的痕迹。(新疆阿克苏,志留系)
【图3】槽模,砂岩底面上的舌状凸起,一端较陡,外形较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另一端宽而平缓,与层面渐趋一致。一般认为槽模是流水成因的,即具定向流动的水流在下伏泥质沉积物层面冲刷形成的小沟穴,后来又为上覆砂质沉积物充填而成。(新疆阿克苏,志留系)
【图4】层内柔皱,发生柔皱变形的岩层多为软弱的含泥较多的层(新疆阿克苏,志留系)
【图5】产于二叠系的玄武岩中。由于地壳变动使大量岩浆喷出,熔岩冷却时,蒸气和其他气体形成气泡。气泡在岩石冷却时被封起来而形成许多洞孔。之后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结成硅胶,最后二氧化硅结晶为玛瑙。(新疆阿克苏,二叠系)
【图6】长生贝,属于腕足动物门,产于下二叠统的的灰岩中(新疆阿克苏,二叠系)
【图7】叠层石,是前寒武纪未变质的碳酸盐沉积中最常见的一种“准化石”,由于蓝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的捕获和胶结作用,从而形成了叠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新疆阿克苏,寒武系)
【图8】发生在硅质条带中的褶皱。(新疆阿克苏,寒武系)
【图9】风暴岩,也称竹叶状灰岩(白云岩),其截面有砾石呈竹叶状。在正常的浅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层石灰岩,在其刚形成后不久,处于半固结状态,被强烈的水动力破碎,搬运和磨蚀,并在搬运不太远的地方,在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环境下堆积下来,再经成岩作用形成。(新疆阿克苏,寒武系)
【图10】缝合线:是压溶作用的特征构造,其外观呈锯齿状,由互相交错的柱状、牙槽状构造缝合而成。接触缝中保存有不溶解的粘土、有机质、铁质和沥青,有时常有其它自生矿物如白云石、自生石英和黄铁矿等。(新疆英买,奥陶系)
【图11】黑色泥岩中的黄铁矿结核,代表缺氧还原环境。(新疆阿克苏,奥陶系)
【图12】交错层理。(新疆阿克苏,志留系)
【图13】介壳滩–红色的岩石代表高盐度环境,环境苛刻,生物多样性单一。(新疆,阿克苏奥陶系)
【图14】垮塌的岩溶角砾,仔细看可以看到已经错乱的原始的沉积层理。(新疆阿克苏,寒武系)
【图15】磷结核,是结核状的磷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磷灰石,可以用来制造磷肥,这是别人开采后留下的。(新疆阿克苏,寒武系底部)
【图16】瘤状灰岩,透镜状、瘤状和扁豆状的瘤体主要为方解石组成的灰岩,围绕瘤体的为基质,成条带状、条纹状,条带的宽窄不一。基质成分除方解石外,还含泥质、石英碎屑。(新疆阿克苏,奥陶系)
【图17】偏光显微镜正交光下的苔藓虫骨骼碎片和白云石颗粒。照片中长条状具平行片状结构的为苔藓虫骨骼碎片,白色呈菱形晶体的为白云石颗粒,周围黑色的为泥晶(粒度很细)的方解石。(新疆英买里,奥陶系)
【图18】偏光显微镜正交光下三叶虫棘刺碎片2。(新疆英买里,奥陶系)
【图19】偏光显微镜正交光下三叶虫棘刺碎片。(新疆英买里,奥陶系)
【图20】偏光显微镜正交交下海百合茎,海百合为棘皮动物门的一纲 。在古生代繁盛,现已衰退。(新疆英买里,奥陶系)
【图21】上寒武统下丘里塔格亚群藻丘顶面的岩溶。
【图22】生物遗迹构造,是海洋中的生物活动所留下来的遗迹,如爬痕和虫孔。(新疆阿克苏,震旦系)
【图23】双向交错层理,这种层理形成于具有双向水流的潮汐环境中。(新疆阿克苏,志留系)
【图24】上奥陶统底界去全球辅助层型剖面,该剖面可称为“银钉子”(非正式)。地层的年代分为前古生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每个界又分为多个系。系与系之间的全球标准就俗称为“金钉子”。截至到2008年4月24日,我国已有九枚“金钉子”。(新疆阿克苏,奥陶系)
【图25】由于构造运动,沉积时水平的岩层被挤压直立。(新疆阿克苏,志留系)
【图26】藻礁(藻丘)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生物礁,它是丘状、穹丘状、透镜状、礁状的岩体,由固着生物建造成,几乎只由它们的钙质遗体组成,并被岩性不同的岩石所包围或环绕。本生物礁主要是藻类建造成的,其周围都是白云岩。(新疆阿克苏,寒武系)
【图27】藻丘2(藻礁)。(新疆阿克苏,寒武系)
【图28】藻丘(藻礁)。(新疆阿克苏,寒武系)
【图29】藻丘(藻礁)中的藻纹层。(新疆阿克苏,寒武系)
【图30】褶皱。(新疆阿克苏,寒武系)
(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
现今地球有七块大陆,更早的六亿五千万年前,相当于地质时代的埃迪卡拉纪(震旦纪)时,曾形成一次超大陆,这个大陆在一亿年後开始分裂,在泥盆纪时,由于大陆间彼此的碰撞,约在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地球上的陆地又相连在一起,此时相当于地质时代的三叠纪,科学家将之称为盘古大陆。
盘古大陆经过三个阶段的分裂,形成现今大陆的分布情形。
第一阶段: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侏罗纪中叶。
第二阶段:由于今北美东岸,非洲西北岸和大西洋中央的火成活动,将北美推向西北方。
第三阶段:南美和北美的分离,形成墨西哥湾,南极和马达加斯加边界的火山活动,使西印度洋逐渐生成。
由于板块运动不断地进行,地质学家预测大陆将会再度形成一个超大陆,这个超大陆被称为终极盘古(Pangea Ultima),预测在二亿五千万年後形成。
大陆漂移说认为,在距今2亿年前,地球上现有的大陆是彼此连成一片的,从而组成了一块原始大陆,或称为泛古大陆。泛古大陆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做泛大洋。在距今1亿8千万年前,泛古大陆开始分裂,漂移成南北两大块,南块叫岗瓦纳古陆,包括南美洲、非洲、印巴次大陆、南极洲和澳洲;北块叫劳亚古陆,包括欧亚大陆和北美洲。以后,又经过上亿年的沧桑之变,到了距今约6500万年前,泛古大陆又进一步分裂和漂移,从而形成了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而泛大洋则完全解体,形成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劳亚古陆,这是由加拿大地盾、格陵兰地盾、波罗的地盾(包括科拉半岛)和西伯利亚地台(俄罗斯地台)组成的。巨大的冈瓦纳古陆当时大约位于南极点到南纬30之间。到1.5亿年前的时候,冈瓦纳古陆又分裂瓦解,其中的印度板块甚至远渡重洋,碰撞在古欧亚大陆上,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今天北冰洋的加拿大海盆是0.8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由于板块扩张而开始出现的,而欧亚海盆更年轻,才刚刚0.53亿岁。那么泛古大陆和后来的冈瓦纳古路为什么会裂解?冈瓦纳古陆在其5亿年演化历史中,是否在2~3亿年前曾与劳亚古陆又一次聚合成联合古陆?它们是怎样一步步分裂、漂移,又聚合,并最终形成现今地球的海陆格局?地质学家甚至进一步追索更早的联合古陆是怎样形成的,联合古陆以前的几十亿年历史中,地球又是个什么样子,他们的,思索进而一直延伸到地球的形成,天体的演化,甚至宇宙的本质。
30 8 月, 2013
· admin · No Comments
Posted in: 史地工程师, 史地文物, 博客